巴中市坚持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创建一流营商环境重要抓手,积极创建“巴适办”政务服务品牌,持续推动政务服务工作夯基固本、探索创新,最大限度实现为民服务高效快捷,为企服务降本增效。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线上线下,推动政务服务渠道多元。一是线下办事“只进一门”。大力整合部门单设政务服务窗口,深化无差别综合窗口改革,逐步实现医保、社保等6类分领域综合窗口内部业务“一窗受理”。投入2000余万元完善政务服务场地设施,建成2个省级园区政务服务中心,创建9个乡镇(街道)星级便民服务中心,改造升级64个被撤乡镇便民服务分中心。二是线上办事“一网通办”。规范政务服务事项,推动各业务系统政务服务事项与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同源发布、统一管理。增强“天府通办”巴中分站点多端矩阵服务能力,累计接入高频热点便民服务应用172个,34个事项实现“掌上办”,建设招商、文旅等7个本地特色服务专区和医疗、交通等8大主题服务,开通上线巴州区、恩阳区、南江县3个县级分站点。三是诉求反馈“一线应答”。推行“接诉即处”改革,开发集12345、部门专线、网络舆情、线下投诉等意见收集渠道于一体的“接诉即处”智能服务平台,实现企业群众诉求“7×24小时”全时空打捞、全天候服务。提能24小时企业服务专线(0827—5615678),实行企业合理合法诉求“一号受理、一键转办、一单管理”,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二)聚焦高效办事,推动政务服务好办易办。一是关联事项“集成办”。围绕个人、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配置发布“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事项81项,通过整合部门资源、精简材料流程、压缩审批时限等措施,累计压缩审批流程241个,减免申请资料285个,办理提速60%以上。今年3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开办餐饮店一件事”国家试点任务,实现“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最快2个工作日线上办结。二是容缺事项“承诺办”。积极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服务模式,市本级探索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等14个事项纳入告知承诺事项范围,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压缩至35个工作日。恩阳区组织公安、市监、人社等部门梳理“容缺受理+告知承诺”事项19项,自经营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告知承诺实施以来,该区新增经营主体1455户,同比增长36.24%。三是异地事项“跨域办”。深化与浙江金华、重庆北碚、海南琼山等地的跨省通办合作,全市设置各类通办综合窗口49个,梳理发布“川渝通办”事项三批336项,金巴通办”事项137项,通过建立“异地受理、属地审批、就近取证”的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机制,大大降低企业群众跨域办事成本。2023年,市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南江县成功创建全省“川渝通办”优质示范窗口。
(三)聚焦模式创新,推动政务服务扩面增效。一是增强帮办代办能力。在各级政务服务网点、企业园区、驻外办事处等40个点位开设政务服务“智惠综窗”,通过运用远程身份核验、音视频交互、屏幕共享等技术手段,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多方联办、协办。依托通信、金融、小区等场所,建成158个“政务服务+N”便民服务代办网点,构建“城区10分钟,乡村一刻钟”便民服务圈。依托7000余名“巴中跑团”帮代办跑手和20名政府事务专员组建政务服务“管家团”,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和项目为企业提供开办、投建、运营、退出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二是丰富服务方式供给。拓展“巴事办”平台功能,集成政务、民生、金融等各领域服务需求,打造巴中“市民码”,实现城市公共服务“一码通办、一网通享、一站可达”。优化完善“市域通办”专区,聚焦公共教育、社会保险、养老服务等100个高频事项,推动实现必须线下办理的事项可到实际居住地“就近办理、异地可办、一地办结”。三是探索增值服务改革。整合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市场服务功能,依托各级政务大厅建立7个企业服务专区,在各类省级园区建设5个企业幸福中心,从“产、学、研、用、投”等角度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生产生活、交流合作、休闲休憩等增值服务。围绕政策、金融等企业高频需求,选派120名“惠企政策专员”,打造“1+1+N”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宣传矩阵;创新“财政+基金(担保)+银行”“税电指数贷”“巴山肉牛贷”等融资贷款模式,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多样化金融服务。
二、取得成效
近年来,巴中市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在省对市(州)营商环境政务服务评价和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第三方评估中,连续三年均处于全省“优秀”等级。巴州区“一人通跑专办”、恩阳区“接诉即处”、南江县“云上办”、通江县“通快办”等政务服务改革创新经验案例多次在国省级层面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