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枳壳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10-18 15:24信息来源: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  

文字解读丨《枳壳产业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

各县(区)人民政府,巴中经开区、文旅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有关单位:

《枳壳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0月11日

枳壳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

(2022—2026年)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按照政府扶持、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科技驱动、效益优先的思路,坚持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品牌化发展,大力培育枳壳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着力创建枳壳产业集群,努力把枳壳产业打造成为十亿级优势产业,为培育产值超200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力争通过5年持续努力,全市枳壳产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产业布局更加优化、产销衔接更加顺畅,研发、加工、仓储流通等方面关键短板基本补齐,全链高质量发展态势初步形成,枳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基本构建。到2026年,力争枳壳标准化种植面积超9万亩,良种自给率达到100%,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90%,枳壳产业综合产值超50亿元。

三、产业布局

基于枳壳产业发展现状,巴中市枳壳产业整体空间布局为“一核两翼三带五园”。

一核:以巴州区、巴中经开区为核心,建立枳壳产业生产、加工、销售、药养、医药全链发展的产业聚集群。

两翼:分为“南翼”(生态原料种植翼)、“北翼”(康养融合发展翼),其中“南翼”包括恩阳区、平昌县,进一步提高种植标准、有序扩展种植面积、发展粮药复合种植。“北翼”包括南江县、通江县及文旅新区,主要发挥生态资源和环境优势,布局康养旅游、养生养老等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新建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稳固现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利用坡地、林地、四边地(田边、沟塘边、路边、宅边)等发展枳壳种植,促进枳壳产业提质增效。

三带:打造示范带动、连片集约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枳壳产业示范带:巴州区玉堂—化成—清江—大和—水宁寺—曾口产业带;药旅融合发展示范带:文旅新区光雾山—神门—诺水河—板桥口产业带;产地加工与饮片炮制一体化示范带:通江县青峪—新场—涪阳—通江工业园产业带。

五园:立足各县(区)区域优势,围绕枳壳产业全链发展,布局五个产业园区:枳壳现代种业科技示范园、枳壳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园、枳壳全链加工示范园、枳壳研发创新孵化园、枳壳融合发展示范园。

四、重点任务

(一)做强标准种植。

1.建设枳壳种业高地。提升枳壳种质资源保护能力,收集市内野生资源,建设种质保存基地。有效整合市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校、企业等产、学、研、用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枳壳种子种苗繁育技术及质量标准研究,确保枳壳品种纯正、抗病性好、产量高、质量好,支持企业、合作社、科研院校等主体建设一批枳壳良种繁育基地,扶持壮大枳壳种业科技园,鼓励枳壳种子种苗及繁育技术对外输出,推进种子种苗产业化,力争到2026年建设枳壳良种良繁基地300亩以上,枳壳种苗销售辐射全省。

2.推动单品种“352”体系建设。实施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制定枳壳种子种苗、中药材质量标准和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制定良种繁育、标准种植(养殖)、采收加工、产地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全过程操作规范,构建优质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生产规范及质量标准体系。到2023年,巴中枳壳“352”体系获省级主管部门认定。到2026年,“川产道地药材”巴中枳壳优质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3.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以巴州区、通江县为重点区域,建立枳壳核心道地产区,采取“园区+龙头企业+专合社+农户”基地建设模式,巩固提升枳壳原有种植基地,利用林地、坡地、四边地发展新种植基地,探索林药、果药、粮药等新型复合种植模式,持续提升巴州区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到2026年,建成市级及以上枳壳现代农(林)业产业园区5个。

(二)提高加工能力。

1.提升产地初加工水平。按照就近、保质、高效、生态的原则,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合作社,自建或联合新建一批枳壳产地初加工场所,提升现有产地初加工场所加工水平,促进枳壳原料初加工生产方式向标准化转变,切实提升巴中枳壳原料品质。应用枳壳产地加工先进技术和自动化设备,提高枳壳产地加工的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到2026年,建成枳壳产地初加工场所14个,枳壳产地初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枳壳加工转化率达到90%。

2.探索产地趁鲜加工。争取将枳壳纳入全省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目录,药品生产企业可自建产地加工车间加工、委托产地加工企业加工或从产地加工企业购进趁鲜切制枳壳用于药品生产。鼓励产地趁鲜加工企业参照中药饮片生产规定进行管理,推动构建以种植采收为起始,药品使用为终末的完整追溯链。解决枳壳加工过程中因“二次浸润”、切制造成成分流失的问题,推行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建设。

3.促进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新型饮片和高端饮片。加快发展枳壳保健原料提取物产业,积极推动中药原料供应向提取物等终端产品发展,提升附加值。发展枳壳大健康产品,加快以枳壳为主要原料的特医食品、特膳食品、保健食品的研发和生产。支持发展中药功能日化产品,发展以枳壳为主要原料的保健护理产品和化妆品。鼓励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化妆品企业及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开展联合攻关研究,积极推出以枳壳为原料的日化新产品。大力发展以枳壳为原料的兽药产品,支持开展枳壳提取物替抗研究,引导企业生产、应用枳壳替抗产品。到2026年,建成枳壳提取物生产线2条,研发枳壳大健康产品10个、枳壳替抗产品6个。

4.培优育强龙头企业。持续实施企业培育培优“四百计划”,建立枳壳龙头企业培育库,优化金融服务,实行市、县(区)领导挂联和“一企一策”帮扶制度。加快培育引进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高成长性和地方示范带头作用的省市级龙头企业。鼓励优质企业在国内外挂牌上市。到2026年,培育省级以上枳壳产业龙头企业2家。

(三)提升流通水平。

加快中药材交易市场、仓储物流中心和交易集散中心建设,配套产品价格监测、供应和检验检测等设施设备,着力打造全省性、区域性物流配送基地。支持冷链物流向枳壳趁鲜加工区域延伸。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市内中药生产流通企业和中药材生产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情况,有计划地收储。引导收储企业根据市场供求情况,有计划地投放,以平衡市场供求关系,稳定市场价格,保障产业健康发展。鼓励企业打造一批电商名企名店,建设一批枳壳产品营销体验店,不断拓展和畅通市场新渠道。

(四)构建数字体系。

1.建设生物医药互联网平台。应用区块链、物联网、5G等现代技术,基于新模式、新机制,推进以枳壳为重点的中医药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覆盖种子种苗、农业投入品、药材种植、产地加工、产品生产、市场销售、消费体验等全产业链的中医药数字化基础设施,打造数字枳壳馆、数字枳壳APP、智慧农业平台和农业投入品供给服务平台等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枳壳产业由传统产业向数字产业升级。

2.构建溯源检测体系。建设枳壳种植土地资源管理平台,对市内适合种植枳壳的土地资源开展摸底调查和数字化管理,全面掌握枳壳的在地面积、种植年限、产量等数据,为枳壳核心道地产区的建立、种植溯源提供数据支撑。应用数字技术,建设覆盖全产业链的枳壳溯源体系,实现枳壳从种子种苗、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到终端消费等全过程可追溯。建立便捷高效的追溯信息公共查询通道,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

3.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加强检验检测、产地加工、精深加工等环节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技术开发,建立数字制药、智能制药的示范化生产线,提升行业智能制造水平。鼓励企业开发、制造智能化中药炮制设备,实现中药炮制过程重要参数智能化控制。依托科研院校与企业优质资源,以高级研修班、学术推广会议等多种形式,建立产教融合的智能制药人才培养基地。

(五)促进融合发展。

立足我市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深入实施“四进四养”工程,打造一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草拾趣园、岐黄养生谷,大力发展药浴、按摩调理、美容护理、针灸推拿等,鼓励企业生产销售药饮、药膳、药膏等枳壳衍生产品,推动优质合规的枳壳产品进入景区、养老机构、学校、社区和家庭。建设一批以道地药材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为依托,集健康养生、休闲度假、养老服务的康养基地。发挥“中医药+”优势,推进药、医、文、旅、养融合发展。到2026年,力争建成2个以上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六)强化科技研发。

加大人才团队和先进技术引进力度,加快建设产学研紧密结合、协同高效的枳壳公共创新平台,积极争取国省级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落户巴中。加强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中药研究院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开展枳壳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作用靶点、生产工艺、标准与规范等方面研究,孵化更多枳壳优质项目,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七)推进品牌建设。

集中力量推进“巴中枳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打造“巴中枳壳”区域公用品牌,制定“巴中枳壳”品牌运营管理机制,强化品牌管理,提升品牌运营能力和水平。建设“巴中枳壳”展示推广中心,加强巴中枳壳产品展示、品牌推介、文化传承。鼓励有规模、有特色的枳壳生产加工企业创建自有品牌。支持企业采取“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品牌推介模式进行产品销售和品牌宣传。引进培育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提供相关专业服务,助推巴中枳壳产业走品牌化经营路子。

(八)加强行业治理。

制定枳壳质量抽检管理制度,形成常态化的市场监管和品牌维权机制。对于质量不符合《中国药典》标准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枳壳产品和以次充好、以小充大、掺杂使假等行为,依法依规处置,逐步规范枳壳原料交易市场。探索适合政府监管、企业自查和消费者自检的枳壳农残重金属快速检测技术,依托快速检测技术,提高枳壳质量抽检工作效率,为枳壳原料市场规范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有力保障。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在以枳壳为原料的饮片、成药、原料药领域开展专项整治,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合法权益。

五、保障措施

(一)压实工作责任。发挥市生物医药产业链长制工作专班作用,建立健全枳壳产业推进机制。明确“市级统筹、县(区)主责”的责任机制,市生物医药产业链长制工作专班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系统谋划、调度研究,市级有关责任部门加强业务指导、政策支持、督促检查;各县(区)要把推动枳壳产业发展作为培育壮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重要内容,制定出台具体明确的推进措施和支持政策。建立产业发展追责问责机制,严肃查处执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到位、随意决策改变产业品种、造成财政资金浪费等影响枳壳产业发展的单位和个人。

(二)强化政策支持。市级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以上支持枳壳产业发展,重点支持标准化种植、加工能力提升、销售流通、品牌建设等环节,市级财政资金支持环节、资金额度可根据当年产业推进情况进行调整。县(区)级财政按照每年实际到位额度2倍以上规模相应设立专项发展资金,纳入年度预算统筹安排,确保产业发展取得实效。科学设立枳壳保险标准,落实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枳壳政策性保险。

(三)加强服务保障。整合市内科研力量,深化校(所)地合作,开展枳壳产业发展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技术联合攻关,突破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等瓶颈问题。健全落实枳壳产业重点龙头企业“一对一”挂联机制,实行“一企一策”帮扶,切实解决发展难题。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探索订单药业、保底收购、土地作价入股等合作模式,提升农户参与度。

 

附件:1.枳壳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分解表.doc

      2.《枳壳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责任分工清单.doc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巴中市营商环境和数据局网站地图
电话:0827-5233962 地址:巴中市巴州区江北大道西段74号4楼
蜀ICP备20000531号-5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178号网站标识码:511900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