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致富带头人 “领跑”乡村振兴路

发布日期:2023-03-28 14:37信息来源:巴中日报 【字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要“跑”得快,离不开致富带头人“领跑”。这些农村致富带头人,既以“榜样”身份为群众示范如何走上康庄大道,又以“头雁”身份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农村致富带头人周天全
  企业主管返乡成“新农人”
  生态种养拓宽村民致富路

  今年是周天全返乡创业、追寻田园梦的第9年,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目前已在平昌县西兴镇天官塘村种植黄精、芍药等中药材300余亩,年出栏生猪4000多头。他用实际行动,一步一个脚印践行“新农人”的责任与担当。
  2014年初秋,40岁的周天全还在福建一服装厂工作。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放弃公司主管工作,回家自主创业,发展种养业,注册成立了平昌县天茂农业专业合作社。“那时,我每个月有五六千元的收入,工作还比较轻松,辞职回乡创业,的确让很多人不理解。”周天全说。
  回乡当年,看到闲置土地较多、劳动力比较富裕,周天全决定首先发展300亩核桃和中药材。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从没涉及种植业的周天全对核桃种植技术一窍不通,直到核桃挂果了才发现产量很一般,反倒是套种的黄精长势旺盛,销售也不错,这让他下定决心不再种植核桃,而是将50余万株黄精种苗发给周边50余农户种植。通过技术指导、保底回收,几年下来,货源稳定了,农户增收了。
  单一种植黄精并不是周天全的发展目标。2017年,周天全开始养猪。有了第一次种植教训,为了免遭损失,他并没有立即投入资金,而是先到各地学习养殖技术。也就是在2017年,周天全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为能更好地带领大家共同致富,他开始建设生猪规模养殖场,当年就存栏1800余头,并同步进行牧草加工、修建肉牛养殖场,开启种养结合生态发展模式,还将猪牛粪经过发酵处理成为有机肥料无偿送给种植中药材、牧草的农户,让农户节约种植成本20余万元。
  周天全返乡创业后与原公司仍保持联系,通过就业培训、提供就业信息,组织150余人到福建务工,人均收入3万余元。周天全个人每年支付周边农民工资达80余万元,其中脱贫户26户。村民吴勇德是一名脱贫户,在周天全的帮助下,去年出栏肥猪80多头,同时在周天全的合作社务工,每年还可收入2万多元。
  通过9年的发展,周天全的合作社产值由曾经的50万元达到了现在的500万元,合作社工人由最初的三五人发展到现在的80多人,同时带动天官塘村50余户村民成为种养大户,他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农村致富带头人闫伟
  80后女能人当起“牧羊人”
  村民发展产业有了主心骨

  她是80后,更是乡村振兴中的女能人。在远离城区的通江县诺水河镇铁厂河村,一提起闫伟,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
  2018年春节,当时还在外务工的闫伟和丈夫白小明毅然回到通江老家,创建了通江县牧羊人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南江黄羊产业发展。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诺水河镇铁厂河村(原铁厂乡)、窑坡里村等村的农户(贫困户)80余户代养南江黄羊能繁母羊400余只、品羊1000余只,农户(贫困户)按股权量化利益分红,同时给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70多个,养殖黄羊的80余户困难家庭年均增收2万余元,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目前,牧羊人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拥有资产总额1800万元、农民社员105人、办公用房200余平方米、仓储库房400平方米、羊圈1000余平方米,年存栏南江黄羊能繁母羊320只,年出栏肉羊2000余只,集中流转土地1000余亩种植牧草,发展态势良好。
  一根竹筷易折断,十根竹筷抱成团。在个人发展的同时,闫伟又与其他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进行抱团发展。“跟着你一起搞养殖,我们有底气!”“你现在就是我们联合社的家长,我们对产业发展信心十足!”去年,18位合作社负责人和家庭农场主齐聚在闫伟的办公室,热情洋溢地为今后的产业发展一起出谋划策,最后联合成立了通江县牧羊人生态科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目前,合作社联合社存栏南江黄羊达4000余只、能繁母羊2500余只,预计年出栏肉羊5000只以上。
  “我主要负责市场销售,其他合作社负责饲养,这样既有分工,又紧密联系,大家一起发展的信心也更足。”闫伟告诉记者,最近是春耕的关键时节,她正在积极整理土地,准备播种100余亩大豆和玉米。
  “能干”“热情”“好人”是村民对闫伟的一致评价。在自己致富的同时,闫伟始终不忘乡邻,她把自己学到的养殖技术和成功经验无偿分享给大家,还将发酵处理的羊粪免费送给周边农户,帮助贫困户种植青储玉米和食用玉米,并按玉米每斤1元、玉米秸秆每斤0.1元的价格回收。
  铁厂河村村民刘云华是一名脱贫户。从2020年开始,在闫伟的带领下,她开始饲养黄羊,目前存栏黄羊100余只,产值达10余万元。“闫伟真的是能干人,我们都佩服得很。”提起闫伟的名字,刘云华就直夸她。
  农村致富带头人傅和聪
  “傅总”回乡养牛
  让乡亲的日子“牛起来

  “山外青山楼外楼,青山与小楼已不再有,紧闭的窗前你别等候,大雁飞过菊花香满楼……”每天6时30分至8时、17时30分至19时,在平昌县岳家镇观音村深山农业合作社的肉牛养殖场,500余头肉牛都会在悦耳的歌声中摇着尾巴、欢快地咀嚼饲料。
  作为深山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的傅和聪,去年在观音村投资上千万元流转土地350亩,开始饲养肉牛,并全力推进良种繁育、标准化养殖、牧草增量提质、秸秆节能、加工增效、品牌增值、疫病防控、专家服务站等“7+1”体系建设。在他的计划里,今年底将建成示范肉牛养殖场6个、良种繁育场1个、牧草增量1000亩、秸秆节能厂3个、专家服务站1个、有机肥加工厂1个;到2025年底,争取实现巴山肉牛全产业链发展。
  其实鲜有人知傅和聪曾经从事房地产开发且身价不菲,建设过多处商业楼房和平昌县火车站,是名副其实的“傅总”。2020年,傅和聪本着回报家乡、带动乡亲共同致富的夙愿,凭借着吃苦耐劳、不断创新的精神,回到家乡平昌县岳家镇观音村,组织社员注册成立深山农业合作社,采用“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的模式发展肉牛养殖,项目规划总投资1.2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000余万元、流转土地400余亩,合作社荣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深山农业合作社在观音村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观音村党支部书记向玉芹介绍,观音村采取“合作社+资产资金”模式,以“托管代养”的方式与平昌县深山农业合作社合作,村集体集中示范养殖肉牛23头,按550元每月每头的标准包药包料包管理、30元每月每个的标准租赁牛场牛位,并对不同标准的肉牛进行增重评估、保底增重,超过保底重量部分实行五五分成。仅此一项,全年就可实现集体经济增收53万余元。傅和聪还对观音村发展的牧草、青贮玉米大豆等,实行订单种植、以销定产,由合作社保底收购,去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余万元。
  深山农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合作社提供了300余个就业岗位,主要从事牧草种植、肉牛养殖、采购销售等工作,当地村民户均年收入增加5万余元。村民王兴强常年在养殖场务工,主要是除粪和给肉牛喂食,每年至少收入5万元。在养殖场务工不仅能挣到工资,还学到了很多养殖技术,在他的计划里,今年就开始尝试养肉牛。
  农村致富带头人吴本政
  村里党员带头创业致富第一人
  带领村民发展水产养殖增收

  3月2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天,刚种下10余亩玉米的吴本政终于放心了:“最近天干,这场雨下了后,一点也不担心了。”
  今年60岁的吴本政是通江县三溪镇纳溪坝村村委会副主任,也是当地的致富能手。2015年6月,吴本政创办通江县现代农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20万元,主要从事青花椒种植、稻田和池塘养殖水产等。目前,合作社共种植青花椒127亩,池塘和稻田养鱼365亩,实现年综合产值80余万元、利润20万元。近年来,合作社先后荣获“四川省质量诚信企业”“通江县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等称号。
  在吴本政看来,合作社之所以发展得不错,是因为一直使用绿色生态喂养方法,特别是在池塘养鱼上,吴本政一直坚持只用青草喂养,为此还专门种植了100余亩青草。由于没有使用饲料,养出来的鱼口感非常好,每斤可卖到15元左右,而且供不应求。
  随着现代农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用工需求不断增加,让附近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村民蒲兴知今年60多岁,平时主要在合作社鱼塘喂鱼,活儿简单轻松。“都是手头上的活路,又不用肩挑背磨,收入还不错,去年一年我在合作社挣了2万多元。”蒲兴知说。
  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吴本政致富后始终不忘乡亲,经常向周边群众耐心细致地讲解各类种植、养殖技术,还将几年来掌握的技术无偿分享给本村有志于发展养鱼产业的年轻人。村民屈斌、屈杰等4户农户前些年在吴本政的带领下,开始发展水产养殖。如今,他们的水产养殖面积已达100余亩,每户年增收5万元左右。
  在吴本政的带领下,纳溪坝村已建成鱼苗育种基地1个,全村21户农户发展起了种植养殖产业,人均年增收500元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吴本政也成为该村党员带头创业致富第一人。(记者 严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巴中市营商环境和数据局网站地图
电话:0827-5233962 地址:巴中市巴州区江北大道西段74号4楼
蜀ICP备20000531号-2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178号网站标识码:511900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