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发展新基建的举措及成效
近年来,我国新基建的发展呈现出迅猛且多元化的态势。自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概念以来,这一领域便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被正式纳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标志着我国开始从传统的“铁公基”建设转向更加注重科技含量和创新驱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明确提出,为新基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政策动力。在疫情的冲击下,新基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新基建的发展更是步入了快车道。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在推动传统基建的数字化改造,以实现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绿色化升级。至今,我国新基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前,我国新基建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5G领域,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5G基站数量稳居世界前列,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还在医疗、教育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有效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的转型,生产效率的提升,生产成本的降低。物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各种设备能够互联互通,为智慧生活提供了可能。新基建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新基建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新基建的投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产业链将进一步完善,生态体系将更加成熟。我国新基建的未来发展将更加多元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我国新基建面临的问题及风险
(一)新基建产业化成效的差异。在我国新基建的推进过程中,不同领域的产业化成效呈现出显著的差异。以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新能源充电桩等传统前瞻性基础设施为例,这些领域已积累了相对成熟的产业化基础,形成了显著的国际竞争力,并具备了向国际市场输出的产业基础条件。但在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商业化运作成效显著、大规模产业化成果产出的运营模式尚未形成,在推动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效果并不显著,大量企业仍然停留在机器换人、线上代替线下等初级融合阶段。
(二)企业参与新基建的动力不足。当前企业参与新基建的动力明显不足,新基建项目的投资规模巨大,资金回报周期长,对企业的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和风险承受能力有限,难以承担新基建项目的初期投资。新基建项目的技术门槛高,需要企业具备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人才储备。一些传统行业的企业缺乏相关技术储备和人才支持,难以快速适应新基建项目的技术需求,同时面临着政策环境、市场竞争等多方面的挑战等因素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和参与意愿。
(三)新基建存在供需失衡的问题。在新基建的推进过程中,供需失衡的问题逐渐凸显,在需求侧,新基建的推进往往面临市场需求不明确、应用场景有限等问题。尽管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和消费者对新技术、新应用的接受程度有限,导致市场需求不足。此外,不同行业对新基建的需求差异较大,如何根据行业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也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在供给侧,新基建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当前融资渠道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大规模建设的需要。新基建的技术含量高、更新迭代速度快,对人才的需求量大、要求高。部分新基建项目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也加剧了供需失衡的矛盾。
(四)科研与人才支撑的短板。在新基建涉及的诸多领域,如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我国虽然在应用层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底层技术和核心算法上,往往依赖于国外开源项目或进口设备。这种依赖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带来了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技术封锁或断供,将对我国新基建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新基建涉及的领域广泛,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趋势。我国在新基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上还存在滞后现象,导致人才供不应求,尤其是在高端人才方面。影响新基建项目的实施进度,也制约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此外,科研与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如科研评价机制不够科学、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影响了科研和人才对新基建的支撑作用。
(五)盲目投资建设风险。随着政策的大力推动和资金的涌入,一些地方和企业可能存在“一哄而上”的现象,忽视了对市场需求的深入分析和项目可行性的科学评估,导致资源的浪费、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比如,在5G基站建设中,如果缺乏合理规划,可能会出现基站分布不均、覆盖范围重叠等问题,既增加了建设成本,又影响了网络质量。加剧企业间的竞争,一些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可能会采取低价策略,甚至牺牲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在工业互联网和数据中心等领域,盲目投资建设同样存在风险。如果建设规模过大而市场需求不足,可能会导致设备闲置、资源浪费和财务压力增大。
(六)技术迭代与核心技术缺失风险。技术迭代可能导致现有投资迅速贬值。以5G为例,虽然目前我国在5G网络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随着6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的研发加速,5G网络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面临技术过时的风险。这种快速的技术迭代不仅要求企业不断更新设备,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给企业的持续经营带来压力。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我国虽然在应用层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底层技术和关键算法等核心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这种核心技术缺失可能导致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可能面临被“卡脖子”的风险,影响我国新基建的自主可控能力。在关键技术领域过度依赖国外供应商,不仅可能面临技术封锁和知识产权纠纷等风险,还可能影响我国新基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七)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风险。随着我国新基建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风险日益凸显。在数据流通和共享的过程中,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加大。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个人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和处理变得更为便捷,但同时也增加了信息被非法获取、滥用的可能性。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事件频发,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威胁。5G网络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公众生活、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由于5G网络架构的复杂性和业务场景的多样性,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此外,许多企业在隐私保护上只注重数据的加密方式和存储位置等单一手段,而忽视了数据最小化、存储保留最短化等其他重要原则。这种片面的隐私保护策略不仅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的信息安全威胁,还可能引发更多的风险。
(八)融资约束与资金风险。目前,新基建项目主要依赖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社会资本参与度相对较低。单一的融资结构不仅限制了项目的规模和速度,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由于新基建项目的技术含量高、风险大,银行在提供贷款时往往要求较高的利率和严格的担保条件,进一步增加了项目的资金成本。新基建项目的建设周期通常较长,资金回收期也相应较长,这使得项目的资金流动性受到较大影响。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项目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这也会增加项目的资金支出。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与科学布局。应立足国家战略,明确新基建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定位,确保各项建设服务于国家长远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构建完善的新基建规划体系,包括行业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等,形成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规划网络。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发展基础和需求差异,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加强跨部门、跨行业的协调与配合,形成政策合力。通过建立健全协调机制,促进政策、资金、技术等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广泛参与新基建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的良好局面。在具体实施中,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通过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准入门槛等措施,鼓励更多企业参与新基建项目投资和运营,推动形成多元化、开放性的投资格局。加强对新基建发展的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建立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对新基建建设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分析,为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二)聚力核心技术攻关与创新。加大政府科研投入,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特别是在集成电路、关键软件等核心领域,集中力量突破技术瓶颈,减少对外依赖。构建开放创新的科研环境,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参与我国新基建的技术研发。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设立科研项目、提供优厚待遇和良好工作环境,让人才为我国新基建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优化创新激励机制,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我国新基建的技术创新。通过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举办国际科技论坛等方式,拓宽国际合作渠道,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影响力。
(三)创新投融资模式与政策支持。通过创新投融资模式和政策支持,创新引入PPP模式、发展REITs模式、探索绿色金融等投融资模式。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支持和引导,通过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降低企业参与新基建项目的成本和风险。建立健全监管机制,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加强新基建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风险的管理和防范;降低资金成本,通过优化贷款条件和引入多元化融资方式,降低项目资金成本;加强项目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项目的风险抵御能力。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为新基建项目的融资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四)深化行业应用融合与生态体系打造。鼓励不同行业间开展深度合作,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例如,5G技术可以赋能制造业,提升生产效率;人工智能则可以助力医疗行业,实现更精准的诊疗。加强对项目的科学规划和评估,避免盲目投资建设带来的风险。同步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新基建项目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新基建项目健康发展。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整个生态体系的良性发展。